这几日,以色列再次被卷入一场社会风波,但其起因却并非某项政治主张或某一炸弹事件,而是一位诗人: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巴勒斯坦人马赫默德·达维什(MahmoudDarwish)。
以色列的教育部长已决定将这位诗人的五部著作用作学校的选读课本,这一决定大大激怒了鹰派,他们向巴拉克总理施压,后者正处于刚宣布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极其敏感的政治境地,害怕再惹上新麻烦,他表态说,此时要教授达维什的作品“还不适时”,理由是这位诗人曾是巴解组织成员,且长达26年被禁止进入以色列。
“通往真正和平的第一步是要了解对方,它的文化和创造力。”达维什说,那些反对者觉得“认识对方是危险的举动”,但以色列人不应畏惧他的诗作。
57岁的达维什从小生活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现居巴勒斯坦自治下的西岸城市拉马拉。尽管以色列人并不真正了解他的作品,但西方读者不应对他太过陌生,他的14本诗作中已有多部在英美等国翻译出版,其中包括一本描写1982年以军入侵黎巴嫩的诗集《健忘的记忆:1982年6月,贝鲁特》。
“四百一十八个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巴勒斯坦村庄在1948年被罪恶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夷为平地。”达维什曾这样写到。他1942年生于巴勒斯坦的一个阿拉伯村庄,6年后,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他的家园被以军摧毁。长大后他成为反以分子,在家中被软禁两年后于70年代加入巴解执委会,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流亡生活。由于对巴以和谈持不同政见,达维什于1993年退出了巴解组织。
诗歌可以是战斗的号角,但更应成为人类美好情感的欢歌。无论如何,达维什可能成为在长达一世纪的冲突后,冲破民族对立和隔阂的重要象征。政治上的谈判还在继续,但民族和解已经开始。